数字化时代企业两化融合:新方向与转型秘籍

我国推进两化融合已经有好些年了,许多先进企业早在多年前就搭建起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。然而,在如今数字化、智能化的新时代浪潮下,企业该如何继续推进两化融合,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呢?其实,概念并不是最重要的,关键在于内涵的改变。
2018 年我从宝钢离职前,给公司提出了三个重要方向,即协同、共享、复用。可能有人会问,这三条要求好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,它跟过去的工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?这就如同被一层 “语言的迷雾” 笼罩着,需要进一步解释才能弄明白。
咱们先来说说协同这个方向。以前,很多企业的采购系统主要负责部门内部的事务,像需求预测、订单跟踪以及供应商管理等。采购部门和生产销售部门、供应商之间的交流,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。在信息化时代,数字化、网络化的技术只是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。
但到了数字化时代,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决策过程中变得至关重要,有些环节甚至直接取代了人。在数字化(智能化)时代,销售系统接到订单后,会自动将信息传递给多个相关部门,采购部门便是其中之一。采购部门的计算机(或者模块)会迅速自动分解出完成合同所需的原料,然后与库存进行比对,自动确定采购清单。采购清单一旦确定,计算机马上就会自动给供货商下订单。从接到用户订单到给供货商下订单,整个过程瞬间就能完成。
在这个过程中,存在着两对协同关系。在企业内部,是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协同;在企业外部,是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协同。协同能力之所以能大幅提升,是因为这些工作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。计算机工作既不会耽误时间,也不会出现人为的错误。我常说智能化是 “提升白领的劳动效率”,在采购流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。
我们常说数字化能帮助企业解决管理问题,实际上,管理问题很多时候是人的问题,人可能有私心、容易出错、工作效率还低。要是计算机能自动完成相关业务,基本就能做到不出错、不耽误时间,这正是企业管理所追求的目标。企业管理能力提升了,就能用更短的时间、更低的成本完成订单,实现快速响应。从这方面来看,推进智能化和精益管理追求的目标很相似,关键在于运用了数字化手段。
不过,要实现这样的协同,需要满足不少前提条件。从技术可行性来讲,要把产品本身进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,这样计算机才能准确自动分解出所需原料。原料及其质量也需要标准化,才能实现自动采购。而且,自动采购还需要有相关商务协议。另外,还得从经济可行性方面考虑。开发和维护这类系统需要花费成本,只有收益足够大才值得去做。不同的业务场景,收益情况也不一样。比如企业产品是定制化的(包括工程项目),推进智能化协同的价值就比较大。
说完协同,我们再讲讲资源共享。推进资源共享,简单来说就是用更少的资源,如设备、人力、备品备件等,去完成更多的事情。对于企业而言,首先要优化资源供给。有些处于垄断地位的国企,资源几乎是无限供给的,这样企业就没有动力去搞资源共享。即便信息技术再先进,企业自己不想共享,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。只有当企业面临资源供给紧张的情况时,推进资源共享才有实际价值。所以企业要先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意识,再去推进资源共享。
无论是推进多方协同,还是推进资源共享,基本方法都是让计算机来完成工作。这就需要把人做事的逻辑编写到计算机程序里。而计算机能有效工作的前提一定是标准化。我们要强调,“标准是企业最重要的知识”。所以推进知识工程和推进标准化,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。
智能化能 “提升白领的劳动效率”,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人了。过去,人们主要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;未来,人们的工作职责将转变为给计算机制定 “规则”。打个比方,过去的人就像公检法人员,按照既定法律完成工作;未来的人就像国会议员(人大常委),负责制定规则。这样一来,白领的工作效率就能大大提升。
接下来说说知识复用。在智能化时代,人成为了知识的生产者。系统维护人员变得越来越重要,因为系统维护可能会成为企业内部的日常工作。这时,提升维护人员的劳动效率和质量就显得尤为关键。
我认为,平台、中台、无代码、零代码、数字孪生这些技术,本质作用就是提升维护人员的劳动效率。要提升劳动效率,就需要有 “既懂业务、又能亲自维护系统的人”。过去,这太难了,修改代码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。平台等技术的核心目标,应该是想办法降低这种风险。风险降低了,业务人员才能直接参与系统维护工作。也就是说,这些技术的关键在于减少系统维护人员在维护过程中面临的风险。风险降低了,专业人员才能自己动手维护系统,工作效率才能有效提升。相关技术开发商,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技术。
最后,我们来谈谈数字化转型。创新是否成功,要看是否有价值,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是如此。但是,“价值决定于业务场景”。数字化技术只有应用在合适的场景中,才能真正创造价值。所谓的数字化转型,首先是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。企业要把业务转到特定场景后,数字化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价值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数字化转型的成败,首先取决于用户企业的一把手。
如果大家认同上述观点,就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:智能化转型一定得依靠 AI 吗?我们不要把数字化的机会,狭隘地理解成只是 AI 的机会。不改变这种观念,能看到的机会就太少了。在数字化时代,企业要沿着协同、共享、复用这三个方向好好探索实践,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,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。

友情链接: 站长资源平台